5月25日世界防中風日 :早篩查 ,早診斷 ,早治療 ;避免“卒”不及防
今年5月25日是第19個“世界預防中風日” 。“腦卒中”(CerebralStroke)又稱“中風” 、“腦血管意外”(CerebralVascularAccident ,CVA) ,是由於腦血管突然發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 、缺氧而引起 ,具有高發病率 、高致殘率 、高死亡率和高複發率的“四高”特點 ,是我國居民健康的“第一殺手” ,給患者、家庭及全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。
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2年發布的《全球卒中概況介紹》顯示,在過去17年中 ,發生卒中的終生風險增加了50% ,現在估計每4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會患卒中 。
腦卒中的主要臨床危險因素之一是高血壓 ,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吸煙 、缺乏身體活動 、不健康飲食 、飲酒 、心房顫動 、血脂水平升高 、肥胖、遺傳傾向 、壓力和抑鬱等 。
腦卒中與斑塊
在腦卒中發病總數中 ,有60%--70%為缺血性卒中 ,而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病理基礎 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各種危險因素(高血壓 、高血脂 、肥胖以及不規律的生活方式)的長期影響 ,致使頸動脈或椎動脈發生粥樣硬化 ,形成斑塊 ,隨著斑塊不斷增大 ,便會導致血管狹窄或者閉合 ,供血不足從而引發腦組織缺血壞死 。
血管內斑塊不穩定 ,隨時有脫落可能 ,並隨著血流衝到腦血管中 ,從而阻塞腦血管 ,導致腦栓塞 ,引起腦卒中 。
斑塊類型
易損斑塊(不穩定性斑塊)的破裂是急性冠脈綜合征(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,ACS)發生的重要始動因素 。易損斑塊也稱“高危斑塊” ,指的是不穩定 、易於破裂和形成血栓而導致急性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斑塊 。其主要的病理學特征包括 :大脂質核心 、薄纖維帽 、伴巨噬細胞浸潤 、正性重構 、斑塊內新生血管生成和斑塊內出血等 。
穩定斑塊指的是包膜(纖維帽)越厚 ,脂質核越小 ,其中滲入纖維蛋白或/和沉積了鈣質 ,斑塊的穩定性就越高 ,也越不容易破裂 ,這類斑塊稱為穩定斑塊 。
斑塊影響因素
頸動脈斑塊的形成是一個複雜而細致的生物學過程 ,主要涉及到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和隨後的修複機製 。簡單來說 ,當血管內皮受到損傷 ,比如由於高血壓 、吸煙 、高血糖或者脂質代謝異常導致的氧化應激時 ,就會觸發一係列炎症反應 。
這些反應導致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受損的血管壁聚集 ,同時血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(LDL)也會滲透進入血管壁 ,並在那裏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(ox-LDL) 。
ox-LDL是斑塊形成的關鍵因素 ,因為它不僅進一步增加炎症反應 ,還會吸引更多的巨噬細胞進入血管壁,這些巨噬細胞吞噬ox-LDL後轉變成泡沫細胞 ,是斑塊主要的成分之一 。隨著時間的推移 ,這些泡沫細胞死亡 ,釋放出脂質和組織因子,形成斑塊的核心區 ,血管壁因此變得更加脆弱 。
同時一些炎症因子例如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(Lp-PLA2)和髓過氧化物酶(MPO)會促進斑塊的不穩定 ,會導致內皮細胞凋亡和內皮功能異常 ,刺激黏附因子和細胞因子的產生 。這些物質也可通過趨化炎症細胞進一步產生自我強化的循環 ,生成更多促炎物質 。
如何幹預
腦卒中早診早治是關鍵 ;牢記腦卒中識別口訣!
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》指出斑塊體積的增減與斑塊內凋亡細胞產生與清除之間的平衡有關 ,而不同時期斑塊內的巨噬細胞清除凋亡細胞的能力存在差異 ,晚期斑塊的清除能力受損 ,因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越早幹預逆轉越快 ,越晚幹預逆轉越慢 。
“中風120”“BE FAST”等常用口訣可以幫助早期識別卒中症狀 。以“BE FAST”口訣為例 ,口訣中提到5個症狀 ,即難平衡(Balance) 、看不清(Eyes) 、臉不正(Face) 、臂不平(Arms) 、語不靈(Speech) ,以及強調時間(Time)的重要性 。若突發其中一種或多種表現 ,即提示可能為腦卒中 ,應將疑似患者立即送至醫院或撥打120急救電話尋求幫助 。
紅彩會生物心血管疾病早期篩查項目